信用减值损失是什么
信用减值损失是指 企业因购货人拒付、破产、死亡等原因无法收回,而遭受的损失 。它属于损益类科目,反映了企业因应收账款或其他信用资产价值下降而发生的潜在损失.
具体来说,信用减值损失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应收账款减值 :当企业认为其应收账款或债券的回收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或风险时,需要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进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以反映出该资产的实际价值.
2. 贷款及垫款减值 :银行在发放贷款及垫款时,会针对信用风险计提减值准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损失.
3. 金融投资减值 :企业持有的其他金融资产,如债券等,也可能因信用风险而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4. 表外资产减值 :某些表外资产也可能因信用风险而需要进行减值处理.
信用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通常包括以下两种方法:
1. 直接转销法 :在实际发生坏账时才计入损益.
2. 备抵法 :预估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并建立坏账准备.
通过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企业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其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更好地管理信用风险。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信用减值损失如何影响企业利润表?
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方法有哪些?
应收账款减值的具体会计处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