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使下何之”的出处是哪里
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杜甫的《夔府书怀四十韵》中的那句“蜀使下何之”。这句话出自杜甫晚年的作品,背景是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内外交困,杜甫借诗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你看,杜甫在这首诗里,一边回忆自己仕途不顺,一边感叹时代的动荡,真是“白首飒凄其”啊!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杜甫会在这个时候提到“蜀使下何之”?我猜,可能是因为当时的蜀地相对安定,而其他地方却战火纷飞,杜甫大概是希望蜀地的使者能带来一些好消息吧。不过,这也不太确定,毕竟杜甫的诗总是藏着很多层意思。
既然说到杜甫,咱们再聊聊他的“诗圣”称号。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因为他的诗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深刻记录。比如《兵车行》《丽人行》这些作品,简直就是在给后人上一堂历史课。所以,读杜甫的诗,不仅能感受他的情怀,还能了解唐朝的历史背景,简直是“一箭双雕”!
最后,咱们来点实际的。如果你对杜甫的诗感兴趣,不妨从《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些经典作品入手,慢慢体会他的“忧国忧民”。读杜甫的诗,不仅能提升文学素养,还能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所以,别犹豫了,赶紧翻开杜甫的诗集吧,保证让你收获满满!
“蜀使下何之”出自唐代杜甫的《夔府书怀四十韵》。
“蜀使下何之”全诗
《夔府书怀四十韵》
唐代 杜甫
昔罢河西尉,初兴蓟北师。
不才名位晚,敢恨省郎迟。
扈圣崆峒日,端居滟滪时。
萍流仍汲引,樗散尚恩慈。
遂阻云台宿,常怀湛露诗。
翠华森远矣,白首飒凄其。
拙被林泉滞,生逢酒赋欺。
文园终寂寞,汉阁自磷缁。
病隔君臣议,惭纡德泽私。
扬镳惊主辱,拔剑拨年衰。
社稷经纶地,风云际会期。
血流纷在眼,涕洒乱交颐。
四渎楼船泛,中原鼓角悲。
贼壕连白翟,战瓦落丹墀。
先帝严灵寝,宗臣切受遗。
恒山犹突骑,辽海竞张旗。
田父嗟胶漆,行人避蒺藜。
总戎存大体,降将饰卑词。
楚贡何年绝,尧封旧俗疑。
长吁翻北寇,一望卷西夷。
不必陪玄圃,超然待具茨。
凶兵铸农器,讲殿辟书帷。
庙算高难测,天忧实在兹。
形容真潦倒,答效莫支持。
使者分王命,群公各典司。
恐乖均赋敛,不似问疮痍。
万里烦供给,孤城最怨思。
绿林宁小患,云梦欲难追。
即事须尝胆,苍生可察眉。
议堂犹集凤,正观是元龟。
处处喧飞檄,家家急竞锥。
萧车安不定,蜀使下何之。
钓濑疏坟籍,耕岩进弈棋。
地蒸馀破扇,冬暖更纤絺。
豺遘哀登楚,麟伤泣象尼。
衣冠迷适越,藻绘忆游睢。
赏月延秋桂,倾阳逐露葵。
大庭终反朴,京观且僵尸。
高枕虚眠昼,哀歌欲和谁。
南宫载勋业,凡百慎交绥。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