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如何培养弃恶扬善的品质

如何培养弃恶扬善的品质

如何培养弃恶扬善的品质

弃恶扬善、惩恶扬善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瑰宝,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它,更要为之赋予新的时代精神。这就要培养我们辨明是非、爱憎分明、弃恶扬善的情感和意志,使我们的行为更具有善的意义。意志是指一个人在履行某种义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作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它主要表现在人们从事某种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持久性和自制力及言行一致诸方面。如何培养我们弃恶扬善的情感和意志呢?

首先,要学习前人的善良品质和高尚人格,学会发掘生活中的闪光点,分清善恶,择善而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伦理文化,造就了众多人格高尚的优秀人物,他们重气节,轻私利;重道义,轻富贵;重德行,轻生死。如司马迁、班固不避当朝邪恶势力,秉笔直书;包拯、海瑞不畏权贵,铁面无私;荆珂、秋瑾殒身不恤,视死如归;岳飞、文天祥赤胆爱国,死而后已。郑成功、林则徐抗击侵略,义高云天……这种无私、无畏、“临大节而不可夺”,“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格,为时人,为后代所景仰。他们的高风亮节,不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积淀而成,传颂不已的善良品德和高尚人格吗?这种品德和人格就是我们要继承,学习和发扬光大的。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正,什么是邪……这些是从正见而来的分辨,是知道世间诸法相的表现和运行,是明白正常生活的道理,因此属于正思维。

善与恶、好与坏、正与邪等的延伸,演变成非此即彼的截然对立,则成为分别心的错误了。

一切事物都是需要通过中道来理解应化,这就需要有正确的“分辨”能力,知道如何保证“中观”而不落入“分别”的边见和邪见,而生起错误的执著。

比如说个例子:

我们知道饭菜和砂土的不同,知道饭菜能够吃,能够维持生命,而砂土不能吃,不能维持生命,这就是正常的思维分辨;而如果去执著于饭菜的滋味、数量、品质等表象上的东西,不知道丰美的食物的饭、粗鄙的食物也是饭,这就是由于自我的贪欲、爱欲而来的分别心了。

引申开去,各种善恶、美丑等思维都是一样,正常的中道而观就是分辨,错误的执著去理解就是分别心在作祟。